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,其中以东北地区、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。玉米是一个很容易感染病害的作物,一般情况下,如果有2-3个玉米田发生了病害,就会导致整个地块玉米产量的大幅度降低。
我国玉米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、茎腐病、玉米螟、玉米螟、叶斑病、叶枯病、青枯病和黑粉病等。这些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,但是各地发生的情况是不同的。比如,在东北地区一般大斑病和黑粉病比较常见,而在华北地区则以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为主。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十种常见病害的症状表现、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 玉米大小斑病
症状表现: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叶鞘、苞叶和穗部。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小斑,边缘褐色,大小为2-5毫米,有时呈同心轮纹状排列。以后病斑扩大,中心变成褐色或黑褐色,边缘呈红色或黄色晕圈。最后病斑干枯变小或破裂。
发病规律:玉米大小斑病由半知菌类链格孢侵染引起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。病菌从气孔、伤口侵入,在玉米生长后期至成熟期间的高温高湿天气时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为了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,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:一是选用抗病品种;二是进行轮作倒茬;三是加强田间管理。
2 玉米茎腐病
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,一般在玉米生长到5叶期时开始发生,之后会逐渐扩展到全株,并逐渐导致玉米的整株死亡。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基部,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为:茎基部会出现水渍状腐烂,颜色呈褐色至暗褐色,病株叶片会逐渐枯黄,甚至死亡。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田间积水、土壤含水量大、雨水多及植株伤口较多等情况。
防治方法:第一,应该及时排水,减少田间的积水;第二,如果土壤中含水量过大的话,应该在播种前进行脱绒处理;第三,如果已经出现茎腐病的话应该及时拔除病株;第四,可以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30%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。
3 玉米螟
玉米螟幼虫为玉米的主要害虫,玉米心叶、雄穗和雌穗是其主要危害部位。玉米心叶受害后,使叶片呈透明状,被害心叶先产生透明“窗”状,随后在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“小包”,当心叶全部受害后,会造成心叶枯死而形成缺刻;雄穗受害后,花丝干枯,雌穗发育不全或不能发育。被害植株常先出现“黄心苗”。
玉米螟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,华北地区1-2代,在华南和西北地区主要以3代为主。玉米螟幼虫在土中化蛹。夏玉米以3-4龄为主,一般5龄以后就不再取食了。
防治方法:由于玉米螟幼虫具有昼伏夜出的特性,所以要在其发生高峰期前喷洒药剂进行防治。常用药剂有90%晶体敌百虫、50%杀螟松、50%杀螟硫磷等。
4 小斑病
症状表现:玉米小斑病又叫小叶病,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。在我国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,一般多发生于玉米幼苗期。此病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后病斑一般从叶尖开始,逐渐向叶基部发展,初期为小斑点,随后逐渐扩大形成中央褐色、边缘暗褐色的梭形病斑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病斑上会出现灰褐色霉状物,这是该病的特征之一。
一般情况下,此病不会造成玉米叶片枯死,但是严重时会造成玉米叶片大量枯死。
发病规律: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。
一般情况下,多雨季节发生较多。
防治方法:在预防该病时,我们可以选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。
5 叶斑病
症状表现:叶斑病又称小斑病,主要危害叶片。叶片染病后,初为绿色小点,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形的黄白色至灰褐色的病斑,其上产生黑色小点。湿度大时,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。玉米叶片染病后,一般病叶先从下部开始变黄,逐渐向上发展;而健康叶叶脉仍保持绿色。严重时,玉米叶片全部变黄干枯。
发病规律: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和穗部。高温多湿、多雨年份病害发生严重。
防治方法:可以选用抗病品种,及时清除病残体;对发病植株和未发病的植株可以喷施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。
6 叶枯病
在幼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病,危害严重时可以使叶片枯黄,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。
发病规律:叶枯病一般在玉米5-6片叶时开始发生,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。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黄褐色小点,然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。病斑表面呈现灰黑色,边缘深褐色,中间色较浅。随着病斑的扩大,可将整个叶片枯死。
防治方法:对于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比较多,其中以选用抗病品种、采用高秆作物间套作或合理轮作、合理密植、及时拔除病株和烧毁病株为主。另外,还可以用药剂防治,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、戊唑醇、烯唑醇等。
7 青枯病
症状表现:玉米青枯病又称为萎蔫病、青枯病、气死苗,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,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。发病初期,在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病斑,随后逐渐扩大形成青枯状,导致叶片枯死。湿度大时,植株的下部叶鞘、苞叶和穗位上的叶片会出现黄褐色的病斑。
病菌侵染后,在植株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和病菌的孢子,这些毒素和病菌的孢子能够通过雨水、灌溉水或农具进行传播,从而引起青枯病。
防治方法:如果是在发病初期,可以用2%春雷霉素乳油200倍液或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8 黑粉病
症状表现:黑粉病又叫玉米瘤黑粉病,主要为害玉米叶片、茎秆和果穗,该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,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死亡。
发病规律:玉米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,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,也可以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。
第二年分生孢子器内产生大量的孢子囊,并向四周释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。当环境适宜时,这些孢子囊就会萌发侵入植株表皮,导致植株发病。分生孢子通过气流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到玉米植株上。玉米生长后期的叶片发病多由叶尖开始发病,逐渐向叶鞘、苞叶及果穗蔓延,形成不规则的病斑,叶鞘或苞叶上先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点,后发展成暗褐色斑块,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。在病株上形成大量的黑褐色粉状物就是黑粉病的冬孢子堆。
防治方法:1.选择抗病品种:对感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。在玉米播种前要使用包衣种子进行拌种处理。
2.种植抗病品种:选择抗黑粉病的品种。
3.减少菌源:在田间发现病株时,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。
4.合理密植:在玉米生长后期合理密植可有效降低黑粉病的发生概率。
以上就是玉米的十大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的介绍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玉米的知识,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