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养花,或者说想养花。但很多人最终没有养花或者放弃了养花,因为养啥啥死。当一盆号称不死不灭的仙人球被自己活生生养死时,再火热的心都会冷却下去。养花,是需要知识的,绝对不是谁都能养活的。
没这个知识,就不能养花。但去哪学习这个知识呢?这知识虽然不高深,但一般人还真学习不到,因为太过罕见,而且没有人成系统的归纳总结出来过。今天,就给大家介绍下我的青木养花真经。养花入门级知识,你穷搜互联网,出来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信息,而且很多说法甚至自相矛盾,让人无所适从。同一种植物,有人说它喜湿,有人说它怕涝,而且都是权威人士说的。喜湿又怕涝?这是什么鬼?你给我说说什么叫喜湿又怕涝???
更离谱的是,他们说的都是对的,这种植物确实就是喜湿又怕涝。既需要多浇水,又需要不能多浇水。至于怎么理解这句话,那就看你的悟性了。就像中餐里喜欢使用的一句话一样,“加糖适量”。。。至于怎么才是适量,你自己看着办。琢磨清楚了这句话,你才算入了厨师的门。新手养花,基本都是死在了浇水这一关,甚至可以说是全部因为浇水。有人买了花之后天天琢磨怎么给花施肥,是化肥好呢还是有机肥好呢,是购买肥料呢,还是自制肥料。其实新手完全不需要操心肥料。有没有肥料只会影响到植物长的好不好,但绝不会影响植物生还是死。想靠缺乏肥料让植物生长衰弱是办得到的,但想靠缺乏肥料让植物死亡,那很难很难。植物大师倾尽全力也许办得到,新手就省省吧。对于那些还在纠缠于植物生死的新手而言,你不需要关注肥料的问题,先养活再说。植物的死亡原因,对新手来说9成9是因为浇水死亡的,还有0.1成是因为病虫害。所以今天只负责科普怎么浇水,因为说清这个就可以了。移栽死亡讲清楚浇水问题之前,先讲一讲移栽的问题。前半个月死亡的植物,都是因为没有移栽好。移栽植物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你有没有损伤根系,根系损伤的越多,根系附近的土壤脱落的越多,植物越危险。最好是整盆买回家,否则你就必须考虑根系恢复的问题。正常来说,植物落叶后才适合移植,带叶子的都不适合移植。人挪活,树挪死。但城里人哪管这个,一年四季,哪天开心就哪天买。对于那些带叶子发货的植物而言,移栽的前几天,非常危险。在植物的生命中,最重要的就是水分平衡,叶子蒸发出去多少水分,根系就必须吸收多少水分。如果根系损伤一半,那叶子也必须剪掉一半。连盆买的植物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,但现在商家为了省钱,很多都是裸根发货或者包泥球发货。挖出来的时候损伤了大量根系,种下去的时候根系和土壤还是分离的,吸水能力进一步下降。这就导致很多刚移栽的植物,根系吸水能力还不如正常时候的10%。而叶片的蒸腾能力是很恐怖的,大量的水分哗哗哗的就没了,叶片面积越大失水量越恐怖。你把一条湿毛巾放在太阳底下,看看一天会失去多少水,再对比下叶片面积。这些水分根系不提供,就只能靠植物体内的储备水分来提供。几天时间,植物就凉了,被晒成干尸了。不是植物的生命力不强,换你你也凉,而且凉的更快。都扔撒哈拉沙漠里不给水喝,一直埋沙子里暴晒,植物比你坚强的多。所以移植后,想让植物活,就必须要把叶片剪掉9成以上甚至更多。但如果你这么剪,植物还是得死,或者生长严重困难,因为叶片损伤太多。根系重新贴合土壤需要时间,长出足够多的毛根也需要时间。在这个根系的恢复时间段内,如果你不想剪掉大量的叶片,就必须给植物遮阴。此阶段的太阳光,不是养料,而是毒药。不见光或者只有微弱散光,植物反而会活得更好。给植物打伞或者直接用不透光的物体盖住,盖上半个月,等根系生长出来。哪怕是裸根购买的植物,都能活。如果你肯花钱买根部带泥球发货的,或者直接整盆不伤根发货的,那遮阴时间可以大幅度缩短。因为根系恢复的时间变短了。现在很多花商都会在包裹里送一小包不值钱的生根灵,让你给移栽好的植物灌下去,就是为了加速根系生长恢复的速度。放心,这东西对植物无害,可以随便用。只要把植物的供水给弄平衡了,植物就不会死,它们很坚强的,一点不娇气。
十死九涝等移植成功后,我们就进入了正式养花的阶段。这阶段,很多植物大量的死亡。死亡原因,早已有植物界的前辈统计过了,十死九涝。死10个,9个都是被涝死的,还有一个是忘了浇水旱死的。怎么才能不让植物旱死,这个很简单,别让土壤过于干燥,记得浇水就行。这个很容易学,除非你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不瞅你家的植物一眼,任其在太阳下暴晒。哪怕是新手,只要上心,都很难让自己家的植物旱死。但植物很容易被涝死。大家都知道植物需要水,于是很多人就拼命给植物浇水,生怕植物渴死了。然后植物就真的死了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你首先要知道为什么需要水的植物会被水给涝死。不理解这个,单纯的去搜需要几天一浇水,你的植物必死无疑。而那些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,你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故无法执行到位,最终还是会养死植物。要弄明白为什么植物会被水给涝死,你首先要理解植物是一种生物,和你一样的生物。植物只是具备在太阳光下面制造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而已,其他时间它都是一种需要消耗能量和氧气的普通生物,和人类一样。并不是说植物可以制造氧气,它就不需要氧气了。植物根系的一切生理活动,不管是生长还是给叶片吸水供水,都需要依靠分解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。而分解这些碳水化合物,自然需要氧气的参与。如果土壤里的根系吸收不到氧气,那后果是很严重的,因为植物没有血管,也没有肺,无法依靠体内血液循环进行氧气运输。土里的根系哪一段接触不到氧气,哪一段就会出问题,所有生理活动都会停止。它们的需氧量很低,但必须要有氧气。土壤中充斥着各种缝隙,空气可以畅通无阻的进来,这些缝隙几乎不可能被彻底封死。别说蚯蚓和老鼠这些在土里钻来钻去的生物,就算是有机物的细菌发酵带来的各种气体,也会导致板结到极致的土壤被冲开少量的缝隙。为什么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,这是原因之一。所以土壤中永远充斥着空气,正常情况下植物的根系永远有氧气使用,你永远无法断绝土壤中的空气来源。但水可以。过量的水分,可以迅速填满土壤中的所有缝隙,断绝土壤中空气的来源。能塞满所有缝隙的,唯有水分。缝隙被水分塞满之后,根系就只能依靠水中的氧气来苟延残喘了。等水分中的氧气再被耗尽了,根系就会陷入缺氧状态,生命活动全部终止,甚至被直接闷死。根部组织死亡后,会沤烂、发黑,这时候你怎么补救都没用了,然后整株植物全部完蛋。很多人说,不对啊,我记得很多陆生植物都可以水培啊,根系一直泡在营养液里啊,为什么没死?还有些植物,压根就是水生植物,这怎么解释?首先谈水培植物,水培技术的一大重点,就是水必须要不断的流动。如果你敢让水静止不动,植物立刻死给你看。让水不断流动的目的,就是不断的补充水中的含氧量。只要氧气一直足够,植物是不介意周围水分有多少的,甚至泡在水里更容易吸收水分。而水生植物,则泡在不流动的死水里也能活,这又是咋回事呢?因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构造不一样。以荷花为例,荷花的组织结构全部都是中空的。链接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主干,里面全是空的。
这些中空结构会降低植物的强度和硬度,唯一的目的就是给水下部分提供空气,等于给淤泥里插了个透气孔。所有的水生植物,都有类似的供气结构,透气管或粗或窄而已,这才是保证他们可以在死水中生存的原因。注意这个透气结构,灵活学习这一点,很多时候可以救你家花草的命。把科学原理讲到这个地步,你应该已经理解为什么所有的植物根系都需要空气了。下面,我们讲,怎么才能给植物根系供气。
大盆小苗植物的根系需要你给它提供水,但又怕你给它提供很多水。就好像怀春的少女,怕你不来,又怕你乱来。所以土壤中的含水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含水量一定要适当。讲这个含水量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每种植物的最佳含水量都不一样,而且告诉你数据了,你也测不出来,更无法按此浇水。养花前辈们早已总结出来了经验,就是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。所谓不干不浇,就是等土壤干了你才浇水,否则不要浇。怎么判定土壤的干燥程度?简单,用手捏土,干燥的土壤应该捏不出水。捏完之后,你的手应该是干燥的,此时就可以浇水了。如果捏完之后你的手是湿的,黏糊糊的,那绝不应该浇水。至于浇则浇透这个说法,是不完全正确的,仅针对于花盆养花,因为花盆空间小,植物的根系遍布每一处空间。浇透,指浇到水从盆底漏出来,这才能确定浇湿了所有的土壤,所以可以最大化的让植物的每一处根系都能吸到水。能让你迅速理解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这一真言的,是大盆小苗现象。养花界流传一个经验之谈,养花一定要配一个大小适宜的盆。盆太小,植物装不下,肯定不行。但盆太大也不行,大盆小苗特别容易死苗,越大的盆死苗越快。尤其对于新手而言,要坚决禁止大盆小苗。为什么大盆小苗会容易死苗?要知道,往大了说,整个地球也就是一个盆而已,巨大无比的盆。按越大的盆死苗越快这一说法,任何植物只要栽在地球上,都会必死无疑,而且死亡速度非常快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地栽的植物,长的远远比盆栽的好,而且很难涝死。大盆小苗易死的规律,为什么会失效?因为大盆小苗易死的原因,不是因为盆大,实际上盆越大对植物越好。盆越大,土壤生态系统越完善,根系越能获得生长空间,怎么算都是好事。但盆越大,苗越小,植物蒸腾作用的抽水效果,就越弱。如果你用了大盆来栽小苗,然后用了浇则浇透这一真言。你浇透土壤的那一刻,这个苗就陷入了生死危机。因为适宜大小的盆,植物单靠叶片蒸腾的抽水效果,就可以迅速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。夏天你三天不浇水植物就蔫了的另外一层意思,就是你把整个盆浇透了,里面的水分也只够根系抽三天用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短短几个小时,土壤中的含水量就会降低到无法填充所有缝隙的地步,此时空气就可以顺着刚出现的小缝隙涌入土内。而正常情况下,你就是把土壤彻底闷死一两天,植物的根系也撑得住。所以这种情况下,植物是非常健康的,你不断的浇水,土壤不断的干湿循环。水分有了,空气也有了,植物长的倍棒。但大盘小苗就麻烦了,大量的水分充斥土壤,小苗怎么抽都抽不完,根系极其容易沤烂。如果再碰上一个爱浇水的主人,看到旁边大苗蔫了的时候顺手给小苗也浇水,把小苗好不容易才抽出的一条细缝再用水填满。那就等死吧,下辈子投胎记得找一个好主人。为什么地栽不会出现大盆小苗易死的问题,那是因为你浇的水不够多。假设你把地球比作一个花盆,那按你给花盆浇则浇透的灌水量,整个地球会被浇多少水?记得发洪水么,能把那种整片大地淹没在小腿深的水里那种,差不多就相当于给地球浇了一次水,而且还只是局部浇水。偶尔来一次,植物还扛得住。但如果有个上帝,三天两头的给地球这么浇洪水,再坚强的植物也得死。所以对于不知道怎么控制浇水量的新手来说,严格禁止大盆小苗,这一点都没有错,找一个适宜的盆种植,植物涝死的概率会低很多。但对于已经掌握浇水精髓的高手来说,大盆小苗非常好。可以大幅降低浇水频率,可以减少麻烦的换盆次数,可以让植物更快的生长。只要能解决小苗不被涝死的问题,大盆种植好处无数。比如我,就是大盆种小苗,这里顺便给大家讲一讲大盆小苗的经验。首先,一定不要追求浇则浇透,对于大盆小苗来说浇透挺可怕的。正常的养花,严格禁止半截水,怕植物缺水。但对大盆小苗来说,半截水挺合适的,多余的水会不断向附近的干土渗透,加速干湿循环。如果你不小心把大盆土给浇透了,哪怕只有一次,那你这个苗也基本上完了,尤其是在阳光不强烈的春秋冬天。比如现在这个3月份,如果你要是给大盆小苗浇透了,整整一个月,盆土都不会干燥,土壤长期湿到恐怖。基本上就可以判死刑了,就那么一盆水的事。。。所以大盆小苗对新手极不友好,需要每次都浇适量的水,恰好覆盖根系即可,多的不要。但这很难,真的很难把握,经常容易浇多。其实我有时候手一抖,也会碰到这种情况,不小心浇多了,给浇透了。这个时候你麻烦就大了,因为水这东西,灌进去容易,取出来难。你想降低土壤的含水量?你拿什么去降?用手挤?还是拿吹风机烘干?这时候,你只有两个解决方案,第一个就是赶紧把植物挖出来换盆,换一个合适的盆重新浇水。这能解决不被淹死的问题,但频繁换盆对植物大大不利,如果浇个水就要冒着换盆的风险,那我还不如一开始就用合适的盆去种。另一个方案,就是我开头说的,模仿水生植物的透气孔理念,赶快给你的大盆透气。找个螺丝刀,疯狂钻孔,给盆土扎几十个小洞下去。有一点加速水分挥发的作用,但很小,更重要的是给根部强行灌气,算是急救措施之一。不要怕扎伤根部,注意一点就行了,扎伤了也没事,植物长的很快的,总比整株死了强。对于大盆小苗来说,还有一个好处就可以利用蚯蚓来帮助新手。对于尺寸匹配的花盆来说,是不能养蚯蚓的,因为植物的根系会密布整个花盆,塞满所有空间。蚯蚓在里面钻来钻去,会松动根系和土壤的结合,造成吸收养分困难。此时,蚯蚓甚至可以算害虫。但是对于根系无法布满的大盆小苗来说,蚯蚓的作用就和地栽情况类似了,甚至作用更大。植物的根系需要空气,蚯蚓也需要,而且对空气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植物根系。能满足蚯蚓生存的含氧量,一定可以满足植物根系的生存,反之则未必。而正常情况下,蚯蚓是永远呆在土壤里的,只有下暴雨的时候会钻出来。因为下暴雨的时候,土壤里的空气缝隙都被封闭了,蚯蚓不想被闷死就只能钻出来。在大盆小苗里养蚯蚓,就会有类似的好处。首先,蚯蚓钻出土面这是一种警告,告诉你浇水量过大,现在植物的根系已经开始缺氧了。其次,蚯蚓钻出来的动作,会导致盆土被自然打开一个洞,相当于用自动帮你用螺丝刀钻孔。而随后,蚯蚓会无法忍受干燥酷热的外部环境,重新钻回土里,在自己可以忍受的最低含氧土层活动。蚯蚓活动的同时,氧气会源源不断的进入这个本来含氧量很低的土层,给其填充氧气,并给更下层土壤灌氧,让其达到蚯蚓生存的最低含氧量。如果蚯蚓很活跃的话,这种钻洞行为会很快完成,比你用螺丝刀打孔更不伤根,而且等于给了新手一次警告提示,并加一层生存保险。总之,小小的一条蚯蚓,作用很大。在大小适宜的盆里,蚯蚓是害虫,在大盆小苗里,蚯蚓是益虫,等苗长大了再灌水弄走蚯蚓,如果是地栽,那蚯蚓更是绝对的益虫。大盆小苗这个现象,可以很好的解释养花的原因。所谓养花,所谓浇水三年功,本质上就是要控制水分和空气的比例。既要给根部供水,也要给根部供气。绝大部分普通人只知道水对根部的作用,但不知道空气对根部的作用,所以十死九涝。那种能把不死不灭的仙人球养死的,绝对是浇水浇多了。因为你就是把仙人球仍桌子上不管不问,它都基本不会死,半年浇一次水都嫌多。。。浇水频率这东西,没有固定值。切记,没有固定值。夏天的时候,如果你敢把花盆放在太阳底下,那你需要一天浇一次水,甚至一天浇两次水。否则花就死给你看。因为花盆太小了,那么多根系密密麻麻的蜷缩在一个小小的花盆里。而植物太大了,叶片太多了,蒸腾量太大。很多地区的夏天,楼板上热的都能煎鸡蛋。因此只需要半天,整个花盆的水分能给你彻底抽干,再不浇,就等着给植物收尸吧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养花爱好者夏天要给植物遮阴的原因,而周围土壤永远有一定水分的地栽植物则不需要遮阴。而对于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凉地方,或者说是秋冬天这种时候,浇水的频率就会大大减少。不是说从一天一浇改为两天一浇,而是一周一浇甚至一月一浇。总之,盆土不干,你就没必要浇水,一切以盆土干燥度为主。鉴于新手普遍喜欢多浇水,导致了十死九涝的现象。我建议新手对植物是勤观察,少动手。能不浇水,就不浇水,直到你忍不住为止,但你要记得经常观察,尤其是夏天搬到太阳底下暴晒,但你又不是大盆小苗的时候。很多盆栽植物,夏天必须遮阴或搬入室内,否则一定旱死,就是这个原因。一天一浇水,有旱死的。一周一浇水,有涝死的。但两者都是合情合理的。新手晕头转向,老手了然于胸,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知道植物的生长原理。一味的对着所谓的“攻略”生搬硬套,那你的植物当然没什么好下场。对于这世界上任何行业,乃至于你的人生来说,想要在社会竞争中成为优胜者,道理其实都和养花差不多。